炎炎夏日渐行远,习习秋风送爽来。伴随着时光款款的脚步,8月29日下午,我们如期迎来了新学期的教师读书交流会,会议由郭伟主任主持。
教师代表分享读书心得:
张路艳老师读《等一朵花开》谈教育:教育非赛跑,是播种,孩子或为花或为树,不可用统一标准要求。应如园丁适时培育,余事交予时间。等待是带期待的守护,允许慢慢来,耐心自有力量。
王先凤老师带领我们走进《活着》这本书,让我们以生命之光照亮成长之路,“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,而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,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。”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,理解教育不是灌输式,一成不变的传授,而是守护每个生命独特的成长轨迹。
周正老师从《生死疲劳》中获得感悟,认为人要在轮回中顿悟,于耕耘中扎根,并以书中“一切来自土地的,都将回归土地”与众人共勉。她还指出,教育工作是将知识与爱的种子播进心田,再耐心等待,这本身就是对抗时间疲劳的伟大事业。
朱博老师分享《教育的情调》阅读感悟,指出教育者需培养敏感度与机智,关注儿童本位,实现生命对话。反思现代教育弊端,提出从姿态、语言、行动上重构实践。倡导教师做反思者、生活热爱者和求索者,用敏感与机智创造有情调的教育世界。
赵千惠老师在读《爱心与教育》中,捕捉在三年级课堂教育的“生长力”,她告诉我们:用爱守护孩子的好奇,用尊重点亮孩子的自信,让教育真正成为一场温暖的“生长陪伴”,见证每个孩子以自己的姿态,慢慢长成最好的模样。
徐笑缘老师分享了《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》的读书感悟。书中于永正老师强调教育需爱心与勤勉,提出做甘草、童心不泯、行无言之教、学会正确激励等理念,助力学生成长。徐老师深受启发,希望这些理念能陪伴大家,丰富自我,照亮学生,共同走过教学之路。
史锐老师的《共筑温暖“巴学园”》以《窗边的小豆豆》为引,从看见孩子的独特性、用情境滋养成长、创造巴学园式空间三方面阐述教育理念,强调尊重、理解、引导孩子,让每个孩子在班级中被接纳、被尊重、被爱,从而营造温暖的教育环境。
陈翀老师分享了《遇见更好的自己》的感悟,强调外在是内在的投射,人应关注内心,克服念头的困扰。指出每个行业分三类人,表达对指引的渴望,认为接受内心阴暗是成长。提到“皮囊”变化,倡导活在当下,鼓励大家遇见更好的自己。
王瑜老师结合《给教师的建议》分享教育理念,从三方面谈育人智慧:以“个性化成长档案”筑“个性化土壤”,助学生获成就感,用“阶梯式阅读”搭思维支架,靠“教学三问”校准方向,强调教育需耐心,要尊重差异、深耕阅读。
李晶老师分享了《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》,讲述了作者塔拉冲破原生家庭束缚,通过读书和学习实现自我觉醒与救赎,最终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故事。强调读书是自我觉醒的关键,学习是通向美好的途径,成功是找到自己,勇敢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。
林青校长总结讲话
最后,林青校长做了精彩总结和高位引领,肯定读书交流活动中10位老师分享精彩见解,彰显智慧传递力量。强调:不读书的老师与不学习的父母难以给予优质教育;读书不仅是个人习惯,更是教育基石;高考作文的高难度凸显阅读积累重要性,小学阶段阅读积累不足会成未来负担。倡导师生养成阅读习惯,开展读书演讲活动,让书卷气成为最美气质,以阅读滋养心灵,助力成长。
本次读书分享活动虽已圆满落幕,但书香致远,墨卷至恒。愿实验集团全体教师以书为友,不断涵养精神底蕴、提升育人境界,以智慧启迪智慧,用爱心滋养生命,共同书写更加璀璨的教育华章。
(清原实验教育集团)
*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,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,
请您来信来电(024-23187042)声明,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。